7月31日晚,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第六轮驻场演出在观众的掌声中收官。这部自2021年首演以来持续创新的现象级国乐作品,已累计演出140场,不断刷新国乐驻演纪录,让人听见传统文化在今天新的生命力。
演出期间,“海上生民乐”话题在社交媒体持续发酵,观众们纷纷发帖分享观后感受并为国乐“打call”。“原来国风可以这么潮,这么有生命力!”“二十多种乐器轮番上阵,还有贴心字幕解说,仿佛在说‘今天必须教会你’,太可爱啦!”“舞台效果简直美哭,灯光和投影完美配合,东方美学直接拉满。”更有资深乐迷分享“N刷攻略”,从最佳观演座位到限定文创购买指南,细致入微。 ?
为纪念140场演出,上海民族乐团发起“我与《海上生民乐》的故事”征文活动,邀请观众分享与这场演出的故事。一位美籍华人女孩发来了手写英文信,分享自己第一次听国乐的感受:“我非常喜欢这个表演,我对所有的乐器都感兴趣,今后还要多看这样的表演!”
网友“啤酒泡泡”的女儿已学习中阮两年,第一次接触民族音乐就是两年前的一场《海上生民乐》。“从那时开始,她爱上了阮并开始学习。今年,我们又来看这部作品,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依然震撼。”
观众杨若伊今年是“四刷”《海上生民乐》了,“互动环节经过打磨,变得更加精彩,整场音乐会把民族乐器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如果明年再演,我还来!”
在《海上生民乐》的观众席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来自美国的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宋莉乐就是其中一位——这位活跃在社交平台的短视频达人带着对中华传统音乐的好奇与热爱,与同伴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后台探秘之旅。“中国的传统乐器简直太神奇了!”在与演奏家们交流时,宋莉乐难掩兴奋,“每一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语言’,真是太迷人了!”
《海上生民乐》140次谢幕背后,是艺术家们对每个音符近乎执拗的“较真”。《墨戏》的古筝演奏家陆莎莎持续不断地精进作品的每个细节,一个音符,甚至每一次呼吸都认真推敲,越来越磨练出沉稳大气的“书法家”气质。《蜂飞》的打击乐互动,打击乐演奏家王音睿和蒋元卿反复讨论每天的观众互动,尝试新的方式。特别版的《穿越》由胡晨韵、姜峰、闫晋龙3位唢呐演奏家一起呈现,总试图“更炸裂”“更震撼”。
团长罗小慈感慨:“140场——这无疑是一个凝聚着无数汗水与热爱的数字,它承载着我们乐团上下同仁的执着与付出,也见证了这部作品从诞生到成长的生命历程。我们珍视每一次登台的机会,将其视为一次对艺术精进的探索,一次与观众心灵对话的珍贵尝试。”
《海上生民乐》第六轮驻场期间,周边文创的销售额再创新高。每晚演出散场后,音乐厅大厅的文创售卖区总是人头攒动,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本轮“海上生民乐”限定礼包成为最畅销单品。
今年暑期,上海音乐厅三大驻场项目同步开启,除了《海上生民乐》,还有沉浸式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和全球首个沉浸声VR体验重磅大作《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三大驻场项目覆盖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偏好的群体,让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收获不一样的精彩体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盖世汽车讯日前,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Group宣布,将与数家美国关键矿产生产商展开合作,组建美国电池材料联盟,旨在加...
吴淞江工程是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国家骨干水网工程重点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也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